1、皮瓣設計: 在兩側陰股溝,以溝為縱軸,平造穴口,向上設計一飛魚形皮瓣,長10-12cm、寬5-6cm,遠端呈魚嘴狀,近端呈魚尾狀分叉遠端形成長3-4cm去表皮的皮下蒂。
2、皮瓣制備: 按設計線切開皮膚、皮下組織直達深筋膜下,從上端向蒂部分離形成皮瓣,再向下細心分離形成3-4cm皮下蒂,使帶有皮下蒂的皮瓣能成70度-80度角向中線無張力旋轉,皮下蒂內有會陰動脈屬支血管、旋動脈肌支皮動脈以及股后皮神經會陰支,為避免損傷,不需對這些血管神經作精心解剖。
3、皮瓣轉移: 用彎組織剪,由陰唇外側皮下向腔穴作分離,鈍性撐開,形成皮下蒂通過的陰唇下隧道。兩側皮瓣通過隧道轉移至陰道造穴口,向下翻轉,使皮面朝內、組織面朝外而便于縫合。
4、陰道形成: 兩皮瓣邊緣相互對合,用5-0滌綸線間斷縫合兩皮瓣邊緣真皮層,形成皮筒。檢查腔穴無活動性出血,無紗布遺留,將皮筒自尿道下方作180度旋轉置入腔穴,組織面緊貼組織面,皮面朝向形成的陰道腔,皮瓣蒂部魚尾狀分叉形成的a、b、a'、b'4個三角形皮瓣與“X”切口形成的4個三角形皮瓣交錯插入,用5-0滌綸線或可吸收性縫線間斷縫合成鋸齒狀。
5、陰道固定: 陰道內用碘仿及凡士林紗條填塞壓迫,陰道口縫合4針粗線,包裹式包扎,壓迫固定,使置于陰道內的敷料不外脫。置放紗條時深達頂部,由內向外填塞,使陰道壁與腔穴周圍組織緊貼。填放敷料不可過緊,以免影響皮瓣血供,以及防止術后陰道短縮變淺或狹窄。
6、術畢處理: 皮瓣供區(qū)拉攏縫合,以0號絲線縫合皮下組織,3-0絲線縫合皮膚。陰道口兩側造穴腔內及皮瓣供區(qū)各置橡皮條引流。檢查硅膠導尿管置放深度,一般在12cm,觀察排尿通暢后,用絲線縫合固定,接尿袋持續(xù)導尿。